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不时的,我也会看看我这本书的文案,其中有一句“仅代表个人,无太多有意义的经验分享”。
今天破天荒的,只针对本章,改成限定文案“仅代表个人,分享点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有参考价值的日常”。
如果采访一下非全的学生,描述一下周末上课的感想,那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累!”
采访下授课老师呢?
答曰:“更累。”
上周老师上完一整天的课,站在讲台上,感概道:
“感觉自己像是买了一张火车的站票,从早上八点站到下午五点多。”
“你们坐在下面的听累了还可以打打瞌睡,我只能站着从头讲到尾。”
……
老师当时的语气过于可怜巴巴,把我们都逗笑了。
这位老师其实挺认真的,讲了很多知识点的同时,还分享他做的一些实践项目。感觉上他的课还是很有收获的。
我上学期见识过一位老师,那叫一个水。所谓上课就是自己讲一会儿,然后早早的下课,其他时间,会安排我们每个人讲ppt,美其名曰“反转课堂”。
一共四天的课,他讲课的时间估计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要知道,非全日制的课程本身安排就是很紧凑的。就算不水时间,有很多知识在既定的课时内,也是讲不完的,老师一般会挑重点讲。他这么水一下两下,这门课的质量可想而知……
不仅一次听学生和老师吐槽,周末上课是件多么不合理的事。
上周末,听见同学午休时间的聊天——
A伸了个懒腰:是我的错觉吗?我怎么感觉这连续三周的课,整个人精神都不好了。
B打了个哈欠,附和道:大家都这么觉得。
A:怎么感觉上课比上学还累……
C想了想说:老师在前面站着讲一天,应该更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