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坐满了活跃的小朋友,我好面子,很怕小朋友看见我这个怪阿姨的异样,然后扭头问父母,她在哭什么?
所以重重地压下帽檐,极力掩饰自己的悲伤;掏出面纸,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不停地擦拭着敏感脆弱的感官。
看来我这顶帽子早在暗中标注了它的使命。
倒数第三首曲目,我总感觉在《甄嬛传》里听过,后来在微博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求证,两天后居然有热心网友回我了。
她告诉我:甄嬛给大胖橘跳舞时放的bgm就是编钟表演时,一般都会演奏的《楚商》,本来就是当年作曲家利用古代乐谱为曾候乙编总演奏专门重新创作的曲目,好多电视剧里都用过这首曲子。
要不是当时在坐车,我真想蹦起来暴走,整个人弥漫在“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喜悦中。
受到曾侯乙编钟的影响,我买了很多有关编钟的文创,还买了一个曾侯乙编钟的纪念币。要知道,我之前很不屑这种付费版“到此一游”的骚操作。
现在啪啪打脸,怪疼的。
越王勾践剑的那个展厅人很多,是唯一一个进展厅还要排队的。进去后,看到一个小男孩身上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八成写着志愿者吧。鲜艳的红色很扎眼,很难不被吸引去注意力,所以我有幸目睹了小男孩讲解的全过程——他先是攥紧拳头,站在那里暗自给自己打气,然后有意抬高音量,确保游客能听到。
能感觉得到他很紧张,气息不稳,有一丝胆怯,但是勇气尚存。虽说有种照本宣科的生硬感,但比起那些在展厅里调皮捣蛋、四处乱窜的同龄人,他无疑是个王者了。
呜呜,小朋友,有前途。
我想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都纷纷驻足给他捧场,比不上专业却无精打采的讲解员,但是欣赏他的这份朝气与活力。讲解结束后,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男孩面露羞涩的喜悦,闪退到一边,迅速淹没到人群中。
出来后,我看见保安拦着几个游客,他们没有预约到票。
央求道:我们是外省特地来的,通融一下吧。
保安觉得好笑:你从国外回来,也得有票才能进啊。
旁边的人听了也跟着一起笑,我也不厚道地被这种笑声所感染,“通融”这个词好像天生就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脉中,遇事时不时就发作一下。
很有趣。
出来后,我草草逛了下一条马路之隔的美术馆。
本人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不允许我做出任何评论。
只能说这么一逛,更加坚定了我接下来去上海时,不再把浦东美术馆作为打卡地之一。
打车去了武汉二中附近,去打卡了据说是刘亦菲回武汉必吃的四季麻辣烫。
点了个微辣,在自助调料区加了点小料,其结果就是辣到我两颊发麻,脑瓜子嗡嗡嗡,像是打了麻醉。我想现在把我推到牙科椅上,是可以直接拔智齿的。
爱吃辣的我,在武汉有点不好意思说我是一个无辣不欢的选手了。
既然辣成这样,自然是吃不下去了。我忍痛割下这碗荤素搭配的麻辣烫,往前面的商铺走了几步。
点了个鸡排,酥酥脆脆,这才感觉重新活了过来。
2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