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待了四年,我居然没去过重庆和九寨沟!
我本人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程度。
因为好像川渝一向是连在一起玩的;就像去一趟广州,就想把深圳、港澳台都逛一圈。
当然,这大概是我的穷人思维,觉得既然来都来了,机票又贵,可不得把旅游目的地的周边游都给安排上。
言归正传,我这次的旅游计划是先重庆后成都,思索再三,仍旧决定先不去九寨沟。
一是准备和今年6月毕业的朋友们一起去;二是九寨沟不在都市,我一个人独行有点底气不足,报团也没找到合适的,况且我不是很喜欢报团。
出发的前两天,搞定机票和住宿后,我继续忙学校的事。
到了不得不开始收拾行李的前一晚,我先打开word文档,把要收拾的东西列了张清单——打算以后旅游,就靠着这张单子,一劳永逸。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糙汉”,但是看了文档上密密麻麻的字,我选择重新定义自己——讲究人儿。比如住宾馆我会带一次性马桶垫、牙膏、牙刷、洗发露、衣架等等。
对于宾馆的一切,我心里都挺抵触的。之前跟同学开玩笑说,宾馆要是只提供一个空房间,不提供床铺,也不错。我会自己带个帐篷,在屋内安营扎寨。
清单列完后,我开始在家收拾——大半夜,在两个房间和厕所来回奔走,忙得出了一头的汗。
出发当天,我像是强迫症上身了一样,反复检查家里所有的电器有没有断电、垃圾有没有全丢掉、水阀有没有拧紧、最要紧的东西,如身份证、手机等有没有带上……
最后,反复检查钥匙……作为独居人士,最害怕的就是进不来家门,所以喜欢时不时留意下家门钥匙——我现在已经到了“脑袋可以忘在家里,但钥匙不能忘记”的程度。
坐地铁到机场时,距离登机还有一个小时左右,明知道时间是充裕的,但还是有一点担心——八百年没机会坐飞机了,咱就是说有些生疏了。
非节假日出行的机场,人不多;指示牌也很醒目。
一路办理下来,比我想象中的要快,时间点也卡得蛮好。等我走到登机口时,已经在排队检票了。
路上睡睡觉、看看书,时间很快过去了。就是临近下降时,广播里通知,要在空中多盘旋20分钟,好像是江北机场同时间降落的航班,一时排不来,还是什么原因……
倒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到重庆时,天空灰蒙蒙的,地面湿漉漉的,应该是刚下过雨。
我有多爱晴天,就有多讨厌这种不阴不阳的天气,但是看到重庆的这一幕时,第一反应竟是——这很川渝。
虽对重庆不了解,但是我的记忆中,成都就是这样,恨不得家家常备烘干机。
这次旅行,除了研究了下住在哪里比较方便,别的什么攻略都没做,想着在地铁上再看看小红书的,但是看了几眼后,我就放弃了——随缘吧。
没想到仅仅一年,特种兵旅行就离我远去了。
还是说炎炎夏日,才能激情我内心的斗志;气候宜人时,反而懒洋洋的了。
可能也跟我最近的心情有关。
对啦,我终于成功开题了。
照例被坐在下面的教授,一通猛批,但是我回去复盘了后,又觉得其实还好。
他们给了我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把研究方向更加具体化,因此我对我的选题更加充满了“我能写好”的信心。
之后的几天,先是被导师的一些pua发言给恶心到了——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用“pua”这个烂大街、万事可代入的词,但是他的言论太典了,跟这个词适配度过高。
后来,又被学校死板的程序给折磨惨了,离谱到想让人爆粗口;拜托给别人办的一点琐碎的事,也有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反正就是都挺不顺的。
带着重重心事踏上旅途,确实有点影响出去玩的那股劲儿了;但是随着气温上升加三次元还要继续忙活别的事,暂时又找不出别的时间段出行了,所以我还是出来了。
哪怕就是换个地方睡觉呢。
对,没错,是这样。
睡觉,就是我来重庆第一天干的事。
拖着行李箱,从地铁站下来走了近一公里,到了宾馆。
我住在观音桥附近。
个人觉得去一个城市旅游,可以事先搜一下这个城市的地铁图,对着纵横的交通路线,确定住在哪里;或者直接选商圈内的宾馆就好。
这样点外卖、出行都很方便。
我把东西放好后,就开始点外卖!
午饭没好好吃,我早就饿了。
锅巴土豆、米豆腐、油粑粑、鸭架、小鸡腿、鸡杂米线。丰盛的一顿,吃完就睡了,以为这一觉最起码到半夜,谁知一个小时后,酒店房间的电话响了。
我睡得迷迷糊糊,接起了一旁震天响的电话。
听声音,好像是录播,问我最近有没有买坟墓的打算?
What?
当然,他们的说法比较委婉,没说坟墓,说的是陵园……
可那也很滑稽啊!
合着我这次来重庆的副线任务旅游,主线任务是给自己找一个永远的家?
我挂断电话后,哭笑不得,继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