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芙蓉镇短暂地停留后,我们去了凤凰古城。
住在江边的民宿,新体验。
晚饭时间,我们出来觅食。
江面上飘着歌声,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有一群人在练习划船,想必端午节快到了,大家在操练。
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冲突。
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关于吃辣和不吃辣的人,吃饭时,该怎么点菜的问题。
现在已经回来快一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想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次旅游团一共四个人,其中我们三个认识,还有一个东北的姐姐。我同学不吃辣,其余三个人都吃辣。我尤其无辣不欢。
前几顿是旅游团包饭,没有分歧,这顿是自由消费。
——以上是本次点菜的背景。
我的初步理解是,吃辣的人需要迎合不吃辣的人。
同学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服务员来记菜单的时候,我们首先提出不能吃辣。
问东北姐姐要不要一起吃。
东北姐姐:你们吃吧,我自己点一点别的菜。
然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菜单。
这时候,好像是我吧,又很热情地问了下东北姐姐要不要一起。
可能我感觉她一个人很难点菜。
东北姐姐尴尬一笑,说:我想自己点一些辣的菜吃。
同学的同门附和道:其实我也想吃辣的。
我说:我也是啊。
到了湖南不吃湘菜,或者点了湘菜不吃辣,感觉没滋没味的。
同学一点辣都不吃,劝我们还是点全不辣的。
如果没有东北姐姐的小插曲,我们就这么干了,但是她提了一嘴后,饭桌上立刻就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后,三票吃辣,一票不吃辣,吃辣的可谓压倒性胜利。
但是作为团队出行,不照顾同伴的需求,一路玩下来也不会开心。
同学的同门提议:点两个辣的,点两个不辣的。
我说:也行。
同学:好吧。
东北姐姐:我加入你们。
最终,点了两个辣的,三个不辣的菜。
后来想想,我觉得这是个很微妙的问题。
因为涉及到了钱和个人感受。
虽说每个人都宽容些,这就不是一个问题,但这种品质只能用来要求自己,不能作为道德绑架,去约束别人。
不吃辣的人,有两道菜就完全吃不了;吃辣的人,菜都可以吃,但有三道菜就觉得有点寡淡。
对于不吃辣的人,辣椒加进菜里,就像老鼠屎掉进去了,不能忍;对于吃辣的人,不加辣椒的菜,就像油盐放少了,可以忍,但是味道打了折扣。
然而,分开点菜的话,一个人最多点两个菜吧,还会浪费。
包括住宿,我觉得也有可讨论的点。
这是三人行暴露出来的,如果是偶数出行,那就不存在。
大家都喜欢一个人睡,但是旅行社考虑到成本问题,三人只会安排在一个房间。
我们住了三个晚上,有两个晚上都只有两张床。
我是无所谓的,出门在外嘛,该享受享受,该凑合凑合。
所以事不关己,说了个挺欠揍的话,甚至有点幸灾乐祸,我说我都可以,一个人也好,跟任意一个搭配组合也好,你们随意。
实际上,我跟同学的同门相当于一面之缘,她多半是不愿意跟我睡一起的。
尽管我真的都可以,但我不能说出口。
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于是,我跟同学睡一个床,两晚她都没休息好。
——她不习惯两个人睡,所以睡不着。想翻身,又怕影响到我,只能僵硬地挺尸。
不久,我们又要一起组队出去玩,我同学这次强烈要求偶数出行,由此我才意识到有单独的床休息,对一些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旅行社要是更加注意到这些问题,合作那些有三人床的宾馆,是不是生意会更兴隆一点?
像我同学这种游客,她考虑到这种因素,可能因此就不报团,或者就放弃出行了。
固然钱可以解决大多的问题,但是就算有钱,谁也不愿意花冤枉钱吧?
出门在外,吃穿住行,“住好”确实是头等大事。
平心而论,我认为这几晚住的都还不错,但是我同学估计就觉得有点糟糕。
晚上,我们在凤凰古城坐了船,逛了夜市。
这里有各种小摊儿,也有很多商铺,卖小吃的、手工艺的、酒吧等等。
湖南的酒文化,我在长沙就体会一波了,可能凤凰的闹市都集中一个地方,显得更多、更热闹。
湘西的水土很养人,刚回去的那几天,皮肤异常水润细腻。
可惜短短几天后,又恢复原状了。
202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