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以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而言,我也无需后悔,我所走着的道路已经是一条“捷径”,即符合社会生活的惯性。虽说如此之下,保持欢乐很难,但尝试通往一条内心安宁的路,也不算奢望。
任何一个职业,一旦接近它、了解它,就是祛魅的开始。这种开始不掺杂褒贬的色彩,更像是情侣间热恋期向平淡期的过渡。
法院于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会让人联想到正义、严谨、公正、庄严等词。
在每天的运行中,它帮很多人解决了生活中的麻烦;对未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威慑作用等等。——这是我作为一个公民,对法院这一国家机关的初印象。
但心理上,还是一个敬而远之的态度。
不必说,惹上官司,不管是被告还是原告,总是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和正面较量。正在进行中的人,免不了的煎熬、愤怒、激动……所以一般人的思维是能“私了”绝不打官司,我觉得法院也是这个倾向,不然为啥有那么多诉前调解呢。
实际上,法院对我同样也是很有距离感的。
毕竟我本专业不是法律相关的,我来这边最主要的就是满足我的好奇心,其次就是为了让我的简历上多上两行字——事实上,最近在找工作时,有一些hr确实会cue到我在法院实习过这件事,说明该实习有一点点用处的,但又因为专业不对口,作用比较有限。
说到找工作的事,我正好上提一嘴找工作的心态转变:由积极主动到无比佛系。
虽说佛系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主观的感受,但是如今的就业大环境使然,我觉得佛系也可以作为一种不得已而接受的客观现实——不然咋整嘞。
我个人感受到的现状就是,先不谈个人能力,就本科不是211、985这一点,就已经被筛选出局了。这就是内卷时代,距离名校越远的最先被卷,名校的可能本该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酬,但是被卷到了一个还算可以/普通的工作,非名校的卷到少量/没有工作的图层。
这个时代其实挺癫的,咱也是有幸见识了一下。
不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嘛,可能时间还没到吧。
虽说家人、朋友也有在热心地帮忙找工作,非常感谢,但我隐隐有种感觉,就是我的工作最后应该还是自己找到的。——以后有机会过来验证一下。
朋友是很会劝人的,她跟我说,今后还要上几十年的班,少上一两年又咋样。
我心中有很多条理由可以反驳她,但是想了想,还是欣然接受了她的说法。
当然,最主要影响我的是,我想通了一件事:上班与否都不会高兴或者不高兴。
无论我现在处于哪种状态,都不会有所谓的最圆满的结局。
这样一来,好像找到了佛系的承重墙,如果佛系是一座建筑的话。
对于我在法院的日常,最多的时间就是用在整理卷宗、录入案子的信息进系统、写一些简单且有模板的文书、偶尔跟着一起开庭、为凑人头参加无关紧要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我一个字都不记得,只记得短暂地体验了一下法院的夏季制服。
两个月的实习中,我最满意的就是法院的食堂。民以食为天嘛。
不敢想象以后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有这样一个食堂,我会是一个多么活泼开朗的女生。
每周都有一个纸质食谱,像告示一样,放在食堂窗口的附近。
在保证食品相对安全、卫生的基础上,还有很多菜式。有那么几次因为我喜欢吃的菜太多,一不小心托盘都放不下了,只好来回两趟;还有很多副餐,比如各种点心、粗粮、茶饮等。
对于长期靠点外卖活着的人来说,有一个稳定的吃饭地点,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
最后,我想仅代表我自己,聊一下实习生这样一个群体的现状:
我觉得这个社会真的很奇妙。
实习生是又多又廉价,有些所谓的好单位,可能仅靠自己还进不去,得靠一些机遇。或者说实习生是无价的,因为一些单位不发薪水,那可不就是另一种意义的无价。没钱就没钱吧,一些人文关怀也是很欠缺的,比如单位节假日时发的那些东西,从来也没听说过有实习生的份儿。我心想,其实现在物质这么丰富,谁也不会稀罕那点小礼品,但是如果能够稍微关注一下实习生的微妙心境,杵在那儿无人问津的尴尬,那该多好。这不就是花小钱办大事嘛。
在开启一段实习前,真的要慎重,最好不要被单位的光环所唬住。现实一点说,能不能学到东西也是其次,能学到当然更好。最重要的是专业对口,能给自己在正式找工作时加分。——就我近期的经历来看,用人单位最主要看的是实习经历,而在校的优秀表现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好啦,告别这段短暂的实习,我又回归到自己的小日子了,以后有的是做厂妹的时间,现在我只想干点自己想干点的事。到毕业之前,我都不会再上班了。
嗯!就这样。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