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也是被张慎微这样的年轻人给搞的害了怕了。
大唐头一次认命一位年轻人为帅,就败的如此之惨,房玄龄也已经是心有余悸了。
李世民如何听不出房玄龄话中的意思,开口问道:“依房卿之言,朕应该调谁前来呢?”
对于李世民的这个问题,任用何人为帅,房玄龄不敢开口,甚至不敢建议,“陛下,下令各地尽快派遣援军前来才是,至于用谁为帅,还望陛下斟酌。”
李世民想了想,道:“房卿觉得,程将军如何?”
“程将军随陛下征战多年,在军中颇有威望。”房玄龄说完,犹豫道:“只不过,程将军为人率直...”
“房卿的意思,朕明白,只是朕现在,也是在想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他知道房玄龄说的程咬金为人率直,并不是真的为人率直,而是程咬金的性格,和这些个文臣并不能相容。
若是真的任用程咬金为三军主帅,担心有些文官和程咬金有过节,会从中作梗。
房玄龄也叹了口气,昔日大唐,李世民帐下猛将如云,可如今这十几年过去了,战死不少,生老病死不少,也是在无人可用了。
想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秦叔宝,如今也是卧病在床。
想那万夫不当之勇的尉迟敬德,如今又在皇宫中肩负重任,也是在走脱不开。
而那李靖李卫公,如今也因多病告老还乡,也不在长安城中。
皇叔李道宗之流,又比不上程咬金的威望之高了。
所以也只有程咬金,如今最能担此重任。
“陛下,程老将军年事虽然,但身子骨颇为硬朗,想当年廉颇六十,尚能开弓杀敌,程老将军之能,不下于廉颇。”
房玄龄夸口有些重了,但也是实情,昔日大唐军中,能胜过程咬金的,也是寥寥无几。
“就依房卿之见,朕即刻召程咬金入宫。”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而房玄龄则是翻了个白眼,暗道这就是帝王之术啊。
明明是你提议的程咬金,现在又归功到我的头上来了?
将来程咬金若是也败了,这黑锅可就是自己背了,若是程咬金胜了,那就是李世民用人之明了。
“陛下。”房玄龄不敢反驳李世民的话,只得问出了更为关键的问题,道:“不知陛下要让程老将军于何处御敌?”
于何处御敌,这的确是个问题,前边张慎几一路败退,若是新的援军贸然加入败军,只怕很快就跟着兵败大退了,那还抵御个什么呢?
兵败如山倒,再强悍的猛将也是制止不住的,这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一个道理,更何况征战天下的马上皇帝李世民呢?
李世民斟酌了片刻,道:“胜州离此地不过四五百里?”
“陛下,若要行军,当有六百里之地。”
房玄龄开口说道。
虽然张文茂说过,胜州离泾阳县不过三百里地,但那是百姓口中,小路近道居多,真要行军走大路,还是要多出一二百里路的。
“房卿觉得,在函谷关如何?”
李世民问道。
“陛下圣明,函谷关乃是雍州屏障,此处绝对不容有失。”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这么问了,那就是决定了,所以也只能赞同,他多聪明的人,大唐第一首辅重臣,自然知道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还是不要胡乱建议的好。
“好,朕就命各地速速调兵到长安,随后让程老将军带队前往函谷关。”
李世民点头说道。
“陛下,函谷关如今只有数千人把守,所谓兵贵神速,陛下应该比微臣更理解才是。”
房玄龄终于忍不住开口建议道。
等各地支援到了才去,房玄龄觉得黄花菜估计都能凉了。
“房卿所言甚是,朕的确疏忽了,这一次是叶护可汗亲自带队,若是他以一支奇兵突袭函谷关,到时候雍州危矣,长安城亦要危矣。”
李世民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了。
同时心中也在大骂张慎微,虽然张慎微兵败,但是他手上照样还有着数万大军。
只是等着张慎微退到函谷关来,指望张慎微重整大军,这也是李世民不敢相信的,万一张慎微无能,重整不了大军,把函谷关丢了,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
“朕派左右龙武军一万人,先去函谷关把守,房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