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本拖延症按照惯例,准备到了月底再写日记,但鉴于良心发现,于是这个月没过半就动笔了。
当然不是,我的良心已经冬眠了。
主要是有些琐碎的话难以构成一章,因而倾注到日记中。
去年11月的日记,本想记录在学校的日子,但是因为天气、心情、懒惰等各种原因,没有写成。
这次的日记倒是坐在学校图书馆写出来的。
特此说明这点,为的是多年后,我回忆怀念往事时,有校园滤镜带来的真实感。
好吧,2024了,我还是个很幼稚的人。
1月14日
今天凌晨没睡,为了调整我的南半球作息。
看了一晚上的书。直到清晨,我仍然很精神。把之前积攒的床单、被套拿出来刷洗,等全部晾晒完,我接到了导师的语音电话。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很久没有联系了,我对他有点抗拒。
但最近其实我对自己更是抗拒,相比之下,对他的态度没有去年那么偏激了。
他让我联系研二的同门们,今天下午开个会。
就像工作单位的年终总结,我们也有学年总结,或者叫学期总结更恰当。
我忙说好。
点开2022级的小群,本想发一条群消息,一劳永逸。想了想,时间比较紧,万一有人没有经常看微信的习惯,很有可能因为设置了免打扰而错过。
我分别给大家发去了消息。
还跟一个聊得来但不算熟的同门,吐槽了几句——因为找不到第二个感同身受且说话同频的人。
刚刚电话里,导师问我:你现在在哪里?
我说:我在家。
他的火蹭蹭蹭上涌,语气很差:你怎么回家了?
我意识到他可能以为我回老家了,解释:我在南京的家里。
很快,那边阴转多云,有事说事。
紧接着,我打开了开题报告。与其说是开题报告,其实只是开题内容的一部分。
我等会要去找老师,总不能什么都不说,而我个人来说,最迫切的学习计划和年度总结,就是确定开题内容。
研二这学期已然结束,不知道别的学校像我这种情况的多吗?
放在我们学校,我当然是慢的,因为学分问题,没能跟上学校的大部队,但是放眼全国,或许……
算了,呜呜,少点自我麻痹。
我继续斟酌了下我下午要找他聊的内容。
今天通话时,他一张嘴就是说到我还没开题的事。
讲真,狗腿的我,居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都说贵人多忘事,他有那么多学生,博士、硕士、部分他愿意提携的本科生,以及除去学校的工作,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事等等,没想到他还记得我没开题。
不过我还是要提高警惕,继续diss他,不解释。
我点了杯咖啡提神,但是鬼知道能撑多久,我要是早知道今天开会,也不会一夜不睡的。
当然,要是这样的话,我就错过这个来电了。
只会更灾难。
拖着昏昏沉沉的身体坐上地铁,中午的地铁并不忙,有座位,但是我没睡着。一方面旁边的小孩一直动来动去,一方面是我知道我这一睡下去,可能得坐过站——我缺的是漫漫长夜的一觉,而不是中午的小憩。
提前十几分钟到了,有两个素未谋面的学妹,见到我非常客气,连忙让座,两个人都给我一种很谦卑且尊老爱幼的感觉。
固然,我不老也不幼,这是一种介于之中的分寸感。
办公室里,导师坐在电脑前捣鼓东西。见我到了,跟我聊了两句,但是话不投机,戛然而止。
对不起师妹们,师姐我这是错误示范,他并不是跟每个学生都这样。
没多久,大家到齐了,办公室空间太小,坐不下,我们一起去楼下的会议室开会。
室内空调暖风很足,让本来就神智不清的我,更加昏聩。
这种状态,就算导师今天指着鼻子骂我,我也会先点头称好,再摇头表示反抗。
很不幸,坐在了导师的手边,当他说要每个人依次讲一下这学期的所学和收获时,我顿时有点心虚,抬头看了眼他。
可巧,我的目光和他交汇。
于是,他说:那就从你开始吧。
好,真好,非常好。
我啰啰嗦嗦,不得要领,实则这学期并没干啥,不就是“实习实习实习、看书看文献、上课嘛”。
但是我能只说这一句,作为整个发言的内容吗?
所以就别怪我说一大堆废话了。
导师很犀利且忘记了阴阳怪气:听了半天,感觉你也没干啥,你之后得忙起来了。
听了一圈发言后,他对绝大多数人的陈述都不满意。
我是他的邻座,看见了他在纸上写写画画我们每个人的情况,对面还有一个“记录员”,也在同步更近。我也装模作样,摸出无印良品那个小本本,这个本子是我用来记平时看书时,遇到的不懂的词语、成语的,所以只是随便在纸上戳两下。
他还写了满满一张纸的期刊名称,让我们各自挑一个,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作为今后发刊的目标。
散会后,博士大哥告诉我们,老师刚刚在会上比较委婉,他的实际意思是这次发刊是寒假作业,希望我们尽快出成果。
下楼后,同门在我耳边说:其实我们的毕业要求根本不需要发这么难的期刊,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
我反驳她:不是他想我们发什么期刊就能发什么。
作为文科生,谁不想发c刊,哎。
许久未见,大家又聚在一起聊了会儿天,就各回各家了。
期间,本人一向心直口快,想说什么说什么,很快收获一个迷妹,她主动跑来加我微信,并反复跟我说,喜欢我的性格。
另一个同门也说我心态真好,向我学习。
我满头黑线,最近内耗到无可复加,担不了这虚名。
实话说吧,这段时间陷入到了一个写不出来东西、阅读效率也不高的噩梦中……
就拿更新本文为例。
起先,我的flag是补写前面的章节——有那么几章没写完,所以要不就是接着写下去,要不就是重新写,但是每走到一个坑位,蹲在里面待一会儿,就发现憋不出东西,紧接着又换一个坑继续想内容。
兜兜转转,竟然绝大多数话题都写不下去,越写越不对劲。寻思着,我也不是在写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于是,换个话题重新写,然而信誓旦旦一定要写的东西,如今也写不出来。
天呐,越说越伤心了。
我好像又到了一个低谷期。
想逃避,也确实在逃避。
其实这种情绪反应在方方面面,不仅是写东西这一块儿。
比如和别人的交往、购物欲,乃至食欲等等。
我不是没经历过现在的状态,回顾高考后的日子,我每年都有一段这样的时光——无所事事、心情焦虑、一潭死水。
而这次不同的是,一个人在面对。
以往再怎么说,我妈妈是我唯一长时间陪伴的对象。
昨天,她想来南京,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电话里,她叹息了好多声,我也学着她叹息的样子,试图缓解气氛,但是没法,我最终没有松口。
我觉得现在状态真的不想见人,尤其是有独居的机会后。
前两天,一个大学时代的朋友跟我联系,问我南京有什么好吃的。
我说:你是要来南京玩吗?
她回:是的。
按照以往的作风,我会热情地欢迎她来玩,提前做好攻略,请她住在我家。
确实,我在来南京之初,就邀请过她。
但现在,我有点避重就轻,我说,南京我只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外卖。
然后她回了我一个表情包后,我就没有再回复了。
我知道再不主动一点,我就要失去这个朋友了。
但我现在仍没有做出行动。
对了,前段时间,读研期间的朋友联系我,我愿称之为大浪淘沙后,在南京最好的朋友。说要找我跨年,问我在南京吗?
我看见消息时,已经是几个小时后,我又是毫不犹豫,撒谎说自己回家了。
其实两天后才回家。
半个多月前,她也想来找我玩儿,我当时生病了,但也痊愈得差不多了,可我还是用生病推脱了。
我清楚地知道,她可能不会再主动找我了,或者说她找我,我再有事拒绝的话,八成没有下一次了。